Piega SA

 

〖测评〗真正可以唱大编制的小落地:聽佳音T+A Criterion S2000CTL

BrightenHiFi 6月10日

01.jpg


落地音箱来说,Criterion S2000CTL的体积真的不大,这么小的音箱,唱起大编制交响乐通常下盘空虚、场面缩水,没想到的是,Criterion S2000CTL竟然完全超越音箱体积限制,场面不但开阔,而且中低频饱满扎实,即使开大音量,整体表现依然毫不勉强,能量还能源源不绝的涌现,不得不承认,T+A历经37年不断改良的传输线式技术,实力真的强到破表!


T+A其实是德国规模最大的Hi End音响品牌,只不过以往一直专注于德国本地市场销售,并未积极经营海外市场,导致大部分音响迷对T+A的认识极其有限,其中最令人费解的,恐怕是T+A的「多才多艺」。


简直十项全能


怎么说?T+A的产品不但横跨讯源、扩大机与音箱,而且讯源产品涵盖数字与模拟领域,扩大机兼擅AB类、D类与管机架构,音箱更包括低音传输式架构、静电振膜、主动式音箱等等独特型态。厉害的是,上述所有产品的技术,几乎都是T+A自行研发,不假他厂之手。


你知道吗?近年流行的DSP主动式音箱,T+A早在1994年就推出过这类产品。近年蔚为风潮的DRC数字空间校正技术,T+A也早在当年就结合在这款音箱中,那时T+A的DRC技术就非常先进,可以在聆听空间中测量30个点,再进行数字运算,补偿空间的声响状态。由此可见T+A在音响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在这么多的产品种类中,有没有T+A最最引以为傲的擅长项目?我认为他们的传输线式音箱可谓其中之一。T+A在1978年创业时,就是以制造音箱起家,早在1982年就成功挑战设计难度最高的传输线式音箱,当年他们将这个系列称之为Criterion,将传输线式音箱命名为Compensated Transmission Line(CTL)。这个系列推出至今从未间断,经过37年不断改良,如今的实力早已强到足以与任何同级音箱挑战。如果你不相信,请看本篇Criterion S2000CTL音箱的评论。


02.jpg
 ▲Criterion S2000CTL是T+A现役Criterion CTL系列体积最小的一款音箱,加上脚钉身高只有96公分,身形轻巧,不占空间,是很适合一般居家空间使用的尺寸。


特殊的传输线式设计


S2000CTL的第一个特征是「小」。在现役Criterion系列三款音箱中,S2000CTL是体积最小的一款。总编在2012年专访T+A创办人Siegfried Amft文章中,曾提到他们采用传输线式架构的目的,是为了在较小的箱体容积中,创造更低沈的低频延伸。由此观之,S2000CTL可说是完全服膺当年设计理念的产物。事实上,S2000CTL也是Criterion系列三款音箱中,T+A花费最多心思设计的一款作品。


怎么说呢?让我们先从低音传输线式的原理开始说起,理论上,传输线式的通道越长,可以发出越低的低频。传输线式的管道长度是根据四分之一波长计算,以S2000CTL规格标示的低频延伸30Hz计算,箱体内部的管道长度必须要将近三公尺才够。S2000CTL的箱体高度只有90公分,也就是说,内部管道至少要有三个折迭才够,而且管道设计还必须由宽到窄,内部还必须设置适当的阻尼材料才行。


老实说,如果依照传统作法,S2000CTL小巧的箱体中,不可能塞进这么长的低音传输通道。问题是,实际试听之后,我发现S2000CTL真的具备非常惊人的低频延伸能力,可见S2000CTL的规格数据并未灌水。这到底是怎办到的呢?


03.jpg
 ▲新一代Criterion系列的低音传输线架构有别于传统,藉由这些设计,箱内压力就能与低音单元产生最适当的阻尼耦合,让低频延伸更为沈潜。


其实传输线式音箱设计的关键,除了内部通道长度之外,如何控制箱内的气压阻尼也是重点,如果能够巧妙控制这第二个变因,那么在有限的箱内空间中,或许就有可能达到传输线式预期的低频延伸效果,这就是Criterion系列传输线式箱体设计的奥妙之处。


根据原厂提供的箱体内部结构,我们可以发现新一代Criterion系列的箱内结构并非典型传输线式设计,内部通道虽然没有达到理论值的长度,但是箱内通道有一端是死路,低频气压会在此呀压缩反弹,再从另一端朝向位于底部的开口释放。根据原厂资料,低音开口之所以设置在底部,除了美观之外,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声学考虑。开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想必经过精密计算。藉由这些设计,箱内压力就能与低音单元产生最适当的阻尼耦合,让低频延伸更为沈潜。


04.jpg
 ▲低音单元采长冲程设计,搭配巨大的磁铁与坚固的铸铝框架,具备极低的低频共振频率,以及极大的功率承受能力,可以妥善的与箱内传输线式耦合,有效创造出充足的低频量感与延伸。


量身打造长冲程单元


要充分发挥传输线式的效果,除了箱内通道的设计必须精密计算之外,单元特性也必须根据后方通道量身打造,这是传输线式音箱设计的困难之处,也是市面上有能力制造传输线式音箱的厂家如此稀少的原因。T+A音箱使用的所有单元都是自家设计,所以可以精密掌握参数特性,这对于传输线式音箱尤其重要。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S2000CTL的低音单元。它的两只低音单元直径只有6吋,在同系列另两款音箱身上只能当做中音单元使用,不过T+A为S2000CTL量身设计的这两只低音单元,却藉由长冲程、极低的低频共振频率,以及极大的功率承受能力,让它们可以妥善的与箱内传输线式耦合,有效创造出充足的低频量感与延伸。


05.jpg
 ▲两只低音单元采用PP振膜,振膜上的凹陷纹路有助于提升刚性、降低盆分裂失真、打散振膜共振。橡胶悬边采用了独特的S型结构。


在设计上,这两只单元采用PP振膜,振膜上的凹陷纹路有助于提升刚性、降低盆分裂失真、打散振膜共振。橡胶悬边采用了独特的S型结构,一方面可以降低大幅度活塞运动时的变形失真,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声波绕射干扰。这两只单元还配备了大尺寸磁体,以及坚固的铝合金框架,这些设计对于进行长冲程活塞运动与提升大功率承受能力都有帮助。


06.jpg


继续看S2000CTL的中音与高音单元。中音单元的振膜材质与形式与低音单元相同,直径只有4.7吋(120公分),不过却必须负责回放250到2,000Hz的频域,几乎涵盖了整个人声与大部分的音乐回放频域,角色非常重要。


07.jpg


高音单元配备25mm丝质软凸盆振膜,具备极低失真与大功率、大音压承受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只高音单元后方的密闭腔室体积特别大,有助于降低低频共振点。从规格看,这只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的分频点设在2kHz,比一般音箱要低。显然T+A是为了避开了人耳最敏感的3k-4kHz频段,而刻意强化了这只高音单元的低端延伸能力。


08.jpg
 ▲高音单元的外缘有椭圆形的短号角开口,中音与低音单元周缘也有圆弧的导波开口,这种设计有助于将高频与中频的扩散性控制到一致状态。


声波扩散优化箱体


再看箱体设计,S2000CTL的箱体外观简洁素雅,看似没有特别之处,但其实有六个重点值得注意:第一,请看箱体前障板,高音单元的外缘有椭圆形的短号角开口,中音与低音单元周缘也有圆弧的导波开口,这些开口的形状、角度与尺寸其实全部经过精密计算,有助于将高频与中频的扩散性控制到一致状态。第二,高音单元在中音单元下方,这种设计可以让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到聆听位置耳朵的位置一致,也就是可以达到时间相位一致的状态。第三,请注意中音单元与低音单元,不但悬边凸起的幅度极小,而且外观完全看不到凸起的螺丝,这些设计都有助于降低声波绕射干扰。

09.jpg
 ▲顶板结合了厚实的铝合金,箱体采前宽厚窄设计。


第四,前障板两侧切成斜角,同样有助于降低声波绕射干扰。第五,S2000CTL的箱体看似方正,但是从顶板观察,却可发现是前宽后窄的设计,对一般音箱来说,这种设计可以打散箱内驻波,但是S2000CTL是传输线式设计,内部通道已经可以打散箱内驻波,音箱两侧的非平行面侧板还有什么功用呢?可以打散空间中反射回到音箱的声波,提升喇吧的隐形能力。


10.jpg


第六,S2000CTL的箱体由HDF高密度密集板打造,背板两侧可以看到10个黑色橡胶塞子,里面是10支贯通背板与前障板的长螺丝,藉此强化箱体结构,降低箱体共振。这项设计也可以在同系列体积最大的S2200CTL音箱身上看到,螺丝数量一样是10支。本篇评论的S2000CTL体积缩小,但是螺丝数量竟然维持不变,箱体强固程度可见一斑。


你看,在S2000CTL看似简洁的箱体外观中,T+A竟然在这么多细节上下了功夫,而这些设计,也的确完全反应在声音表现的提升上,这就是T+A设计音箱的功力所在。


11.jpg
 ▲打开背板的黑色塞子,可以看到里面贯通前障板与背板的金属螺丝。


最后看S2000CTL的分音线路,它采用了原厂称之为FSR(Fast Signal Response)的技术,原厂资料中并未说明线路原理,只提到这项技术可以更顺畅的衔接三个音路,并且够精确的控制三个音路的声波扩散特性。显然FSR必须与前述箱体设计密切搭配,是针对Criterion系列而量身开发的分音技术。


12.jpg
 ▲本次测试搭配的T+A R1000E则是兼容CD转盘、网络串流、DAC的全功能合并扩大机,采用T+A自家开发的D类放大技术,输出功率8欧姆115瓦,驱动力颇为强悍。


R1000E驱动力了得


进入实际试听,钛孚这次除了S2000CTL之外,还送来同厂R1000E讯源扩大机与电源线、音箱线进行搭配。什么!T+A也有线材产品吗?的确如此,直到这次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T+A也有自己的线材,看起来并非高价产品,不过声音表现还真不错。R1000E则是兼容CD转盘、网络串流、DAC的全功能合并扩大机,采用T+A自家开发的D类放大技术,输出功率8欧姆115瓦,这样的驱动力有办法推动S2000CTL吗?


老实说我有点怀疑,因为传输线式音箱的特性之一,就是对扩大机的驱动力要求特别高。不过实际试听之后,我对R1000E的疑虑完全一扫而空,因为它不但能充分驱动S2000CTL,而且还能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场面气势,不但没有软脚拘束之感,还能让我感受到能量源源不绝的涌现。我尝试搭配ASR Luna 6 Exclusive扩大机,音质纯度更好一些,但是驱动力与整体气势并没有明显差异,可见R1000E已经充分释放了S2000CTL的潜力。以下的实际试听,就是原厂一套西装搭配的听感。


充满真实感的钢琴触键


13.jpg

这么小的落地音箱,即使用上了传输线式设计,老实说我对S2000CTL的低频表现依然不抱太大希望,所以就先从李云迪演奏的李斯特钢琴曲「钟」开始试听吧。乐曲开头的高音触键立刻引起我的注意,那是密度感非常高、而且充满真实感的钢琴触键,每一个琴键敲击都是扎实、明确、有厚度、有力道的,绝不只是叮叮当当的单薄高音声响。我曾经用这首曲子测试过无数音响系统,只有实力最强的音箱才能让我听到如此真实的高音触键,没想到这么小的音箱也能让我听到这种表现。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前面的好表现只是暖身而已,当乐曲进行到后半的激昂乐段时,我开始发觉状况有异了。李云迪的低音触键竟然也扎实庞大,而且演奏气势奔放壮阔。这么小的落地音箱,怎么可能会有这种超越体积限制的表现呢?我试着开大音量,没想到S2000CTL竟然并未因此退却,声音也没有因此压缩紧绷,反而益发的开阔而有活力。


低频兼具量感、延伸与解析


接下来听华尔特指挥的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用小音箱播放大编制交响曲,通常会有两个问题,一是中低频下盘空虚,二是场面气势缩水。没想到S2000CTL竟然突破了小音箱的天限,我听到的弦乐齐奏是宽阔而厚实的,低音大提琴是饱满而形体庞大的。即使开大音量,进入大动态激昂乐段,S2000CTL的表现也毫不勉强,乐器的质感依然稳定,弦乐线条依然清晰,整体演奏依然层次分明,由此可见S2000CTL的大气势并不是被勉强压榨出来的,而是稳健、轻松的展现的。

直接挑战「三轮车」里的脚踩大鼓吧。S2000CTL的表现实在太惊人了,击鼓瞬间爆发的能量不但充沛,而且速度快又强猛,脚踩大鼓的型体感也不缩水。如果闭上眼睛,你绝对不会相信,这样的低频是由这么小的音箱所发出。我要强调的是,一般小音箱或许可以利用低音反射式或传输线式创造更充沛的低频,但是那样的低频通常徒有量感,而无层次解析。但是S2000CTL的表现完全不同,它不但具备充沛的低频量感与下潜的低频延伸能力,而且还能展现出清晰的低频层次与解析,由此可见T+A历经37年不断改良的独家传输线式技术,实力果然非同小可。


16.jpg
 ▲低音反射孔位于底部,不但美观,而且兼具声学考虑,孔道两侧可以窥见贯通前障板与背板的长螺丝。


全力追求最高解析


S2000CTL的弦乐中高频也很有特色,它的弦乐并非阴柔虚软一派,而是呈现出明朗、鲜活、扎实、清晰的特质。录音中该有什么细节,它可以非常明确、非常真实的全部呈现在你耳畔,不会让你感到丝毫的怀疑,也不会为了柔美悦耳而刻意软化音质。在我近年聆听的音箱中,几乎没听过向S2000CTL这样毫不迟疑追求最高解析者。


奇特的是,这样的高解析并不会让我感到过度刺激与疲劳,整个试听过程中,我反而都是以比一般更大的音量聆听,充分享受S2000CTL所呈现的丰富细节之美。这显然是因为S2000CTL与R1000E的失真极低,才能让我在大音压下长时间聆听,而不会感到刺耳疲劳。


最后我还要特别一提S2000CTL的音场表现,即使大音量回放大编制交响乐,S2000CTL依然可以清晰分明的呈现出各部乐器的形体、定位与深度层次,开阔的音场也完全超乎我对这款小音箱的期望。谁说小落地音箱不能展现大编制交响乐的规模感呢?除非你的聆听空间特别大,否则在八坪左右的空间中,S2000CTL的表现绝对令你惊喜。


17.jpg
 ▲铝合金脚钉不但粗壮坚固,而且设计精巧,只要卸下脚钉尖端,即可避免刮伤你家的木头地板。


实力强到破表


老实说,T+A的多才多艺,有时候反而会冲淡他们在某一个领域的专业实力。例如音箱,我相信以往大家首先考虑购买的一定是专业音箱厂的产品,但是听过S2000CTL的表现之后,我要强烈建议大家,以后千万不要错过T+A的音箱了,他们有真正专业的研发能力,有多年累积的丰富经验,还有自行研发所以单元的实力。就连S2000CTL这么小的落地音箱,实力都已经强到破表了,真不敢想象T+A的高阶音箱可以强到什么地步!


器材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