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ga SA

 

〖产品〗混合静电喇叭的当代典范Martin Logan(一)

文圖‧郭漢丞 BrightenHiFi 今天

showimage (4).jpg


结合静电振膜喇叭与动圈式单体


大部分人对MartinLogan的印象,应该都是静电喇叭,而且他们以「混合式(Hybrid)静电喇叭」闻名。怎么个混合法?就是把静电振膜喇叭与动圈式单体合而为一,个中道理不难说明,因为静电喇叭靠大面积的静电振膜推动空气发声,所以静电振膜的面积大小,决定低频延伸与量感,如果您想要延伸到30Hz以下(还不到人耳极限的20Hz喔),静电喇叭的振膜面积大约要像门板那么大,也要高过一般成人的身高。这么大面积的静电振膜喇叭,要摆放在一般居家空间,自然难度很高,也不容易普及。


所以Martin Logan想出了「混合式」设计,让静电振膜负责擅长的中高频段,底下加入动圈式低音单体(主动、被动皆有),让动圈式单体补足尺寸较小的静电振膜不足的低频,两者各司其职,就能用相对较小的尺寸,创造出适合居家空间的混合式静电喇叭。在MartinLogan现役的产品线当中,只有CLX ART是「纯粹」全静电喇叭,而其他如新旗舰Neolith、次旗舰Summit X以降,全都是「混合式静电喇叭」。

showimage (3).jpg

音樂與音響的狂熱分子


showimage (2).jpg

关于Martin Logan的故事,按照西方人的逻辑,这家公司由Martin和Logan两个人创立,这话只算说对了一半,两位创办人是Gayle Martin Sanders与Ron LoganSutherland,而品牌名称取的是两个人的「中间名」。


这两位都是美国人,他们在1970年代后期认识,当时Sanders(就是Martin啦)在肯萨斯州Lawrance经营音响店,两个人的被讲很不一样,Sanders学的是建筑与行销,而Sutherland(就是Logan)学的是电子工程,但是两个人都是音乐与音响的狂热分子,尤其是对静电喇叭更是深感兴趣。


问题来了。MartinLogan并不是发明静电喇叭的公司,事实上静电喇叭早在1920年代,贝尔实验室就有工程师利用猪肠子绷出大如门板的振膜,配上金箔导体发声,但这项设计实验过后,很快就被束诸高阁,因为太不实际了,一直到1960、70年代,商用静电喇叭才开始逐渐出现在市场上,而Martin Logan的出现,就是承接在那个静电喇叭商业化的时代之后。


那个静电喇叭商业化的时代,有哪些重要的产品?譬如Klipsch KLH 9,1975年Stereophile杂志评论曾经说它是「目前听过最接近完美的喇叭」!但是非常难以驱动,如果不是追求极致完美的人,最好不要轻易尝试。那个时代还有Quad ESL,1957年发表,生产至1985年,「Sound &Vision」杂志曾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喇叭之一」,1981年改款为ESL-63,1999年才停产。这些都是「纯」静电喇叭,而Martin Logan诞生的时代,就是这些产品引领风骚的年代。

showimage (1).jpg

采用航天薄膜制作振膜


问题来了!当年KLH 9以全音域静电喇叭之姿,技惊四座,但KLH 9尺寸非常庞大,价格非常昂贵,而且非常难以驱动,所以叫好不叫座,销售量平平,没几年就停产。相较之下,QuadESL就非常成功,但相对比较适合回放室内乐,如果要听摇滚乐,或是大编制的交响乐,ESL的低频还是难以满足音响迷的需求。关键的问题出现了!静电喇叭的中高频表现非常好,甚至有些人认为近乎完美,但是低频的再生能力一直是问题。Sanders与Sutherland开始合作研发,找寻答案,他们相信一定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让静电喇叭表现足够的低频,而且不会难推到把扩大机烧掉。


几年之后,1980年第一个原型Prototype开发出来,样子还是很原始,平面铝质振膜配上导线、框架、变压器,外加电源供应,一样拿扩大机来推,声音听起来比预期还要好。成功了吗?远得很!当他们开始觉得声音不错,把音量往上催,铝质振膜开始冒出火花冒烟,马上没了声音。失败了,但是他们觉得离成功并不远,至少声音比预期还要好。

showimage.jpg

于是他们开始找寻新的振膜材料,当年正是「太空年代」,许多航天材料出现,让Martin Logan的研发有了素材。他们找到一种航天用薄膜(MylardDiaphragm),将薄膜表面经过导电涂布处理,夹在孔洞钢板的定子(stator)中间,因为薄膜本身看起来是透明的,夹在孔洞钢板中间,静电振膜外观非常漂亮,而且可以承受大音压,也不会产生电弧打穿振膜,但是Sanders还是不满意,他希望能把声波扩散角度做得更开阔,直到一次半夜的会议,Sutherland画出声波扩散的示意图,Sanders才想到弧面振膜的灵感,结合线音源与弧面扩散,称为curvilinear line-source,也就是后来我们缩写称为CLS的创举。


1982年,MartinLogan的品牌还没出现,还是Sanders与Sutherland两个人一起研究,虽然CLS的创新想法有了,但是还没来得及做出来,他们赶着用草图、模型和几张照片,拿去参加芝加哥消费电子展(CES)。没想到这个还没完成的设计,获得当年度CES设计工程创新奖,可是得了奖却没产品,那怎么可以,两个人回到肯萨斯州,想办法要做出「能听的样品」(working prototype)。


1983年芝加哥CES展推出首样产品


这段时间Sanders与Sutherland得到许多外界的帮助,像是发明铁氟龙镀膜的技术人员,加入研发团队,协助开发出专利的蒸镀镀膜技术,让透明薄膜足以承受5,000伏特电压。还有均匀的涂装技术让孔洞金属定子(Stator),可以施以10,000V的电压。赶在1983年芝加哥CES大展推出第一项产品:Monoliths。同时为了销售Monoliths,他们第一次把Martin Logan的品牌打了出来!

showimage (5).jpg

随着销售成长,1985年公司业绩逐渐稳定,不过Sutherland却离开公司,回归电子本业另起炉灶,做起Sutherland扩大机,于是Martin Logan就只剩下Martin独挑大梁,1986年公司搬到现址,随后Monoliths打入国际市场,销售成绩亮眼。到1988年,MartinLogan的销售量成长了十倍,他们必须扩厂,这次扩厂动作连续三年,让Martin Logan名列全美成长最快速500大企业。1990年代,Martin Logan推出全世界第一款静电中央声道喇叭,跨足多声道领域。

showimage (6).jpg

不过如果要找出Martin Logan最「惊人」的产品,要算是1997年的Statement e2四件式喇叭!重量高达2,000磅,静电中高音喇叭外加主动式低音柱,而类似的设计元素延伸至1999年推出的Prodigy,以及随后的odyssey、Ascent、Aeon与Theater。此外,因为MartinLogan的混血静电式设计,他们对超低音投入许多研发,2001年推出Descent超低音,采用伺服控制与平衡推力(BalancedForce)设计,让Martin Logan的超低音越来越受市场重视。2004年推出Voyage与Passage嵌壁式喇叭,则让MartinLogan不仅有静电喇叭产品,也把喇叭的技术推向更广的产品线。

showimage (7).jpg

2005年ShoreView Industries集团购并了Martin Logan,也让这家公司与加拿大Paradigm结合。不过ShoreView仅是投资公司,不插手营运,而因为合并,所以MartinLogan位于美国肯萨斯州的研发维持不变,但是生产则一大部分移往加拿大,与Paradigm共享同一工厂。


掌资讯 览精彩

关注 BrightenHiFi

将您喜欢的资讯分享


www.brightenhifi.com

info@brightenhifi.com

QQ 134120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