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ga SA

 

『佰籁镫古典音乐鉴赏』第十四期 饱受煎熬的高贵灵魂 柴科夫斯基《忧郁小夜曲》

BrightenHiFi

01.png

02.png

忧郁小夜曲

夜中独坐的内心自白

它肯定不属于柴科夫斯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这首忧郁深沉的小提琴曲,正好可以看作是柴科夫斯基复杂深刻人格的真实写照。

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音乐作品是三大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和《睡美人》,其次是他的《如歌的行板》、《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和《1812庄严序曲》。

03.png

柴科夫斯基


然后便是他的大部头交响曲比如《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还有协奏曲中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风格比较多元,但是人们往往因为某种情绪的偏爱,很容易通过几首乐曲便给柴科夫斯基进行不恰当的定性。


其实我们只需要用最简单的比对方法,就可以看出柴科夫斯基音乐风格的分离是非常明显的。


比如那三大芭蕾舞剧与《悲怆交响曲》比对,拿弦乐六重奏与《佛洛伦萨的回忆》与《降B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比对,拿《哈姆雷特幻想序曲》与《如歌的行板》比对,柴科夫斯基为我们呈现的便是无论才华、眼界、深度,还是个人修养和充沛情感都达到爆表程度的伟大作曲家形象。


今天我暂时不给大家介绍柴科夫斯基比较著名宏大的作品,而是给大家听一首类似于管弦乐小品的《忧郁小夜曲》。



04.png

柴科夫斯基


它肯定不属于柴科夫斯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这首忧郁深沉的小提琴曲,正好可以看作是柴科夫斯基复杂深刻人格的真实写照。



说起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作品,就不能不提到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匈牙利小提琴大师利奥波德·奥尔。


他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当教授的时候,和俄罗斯音乐界维持着非常好的关系,比如伟大的钢琴家安东·鲁宾什坦就和他经常一起举办音乐会,同一个年代的波兰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也享受过这个荣誉,他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当教授的年代要比奥尔早几年,后来因为政治言论过激被迫离开。


但是维尼亚夫斯基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也就是1880年,他又回到莫斯科并且在那里去世,是谁把他带回来的呢?


正是柴科夫斯基的女神,他的缪斯,他的精神恋人梅克夫人,此时柴科夫斯基与他的欣赏者和赞助人梅克夫人已经进入精神的深度交流状态,这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我也是醉了。


05.png

梅克夫人


如果再扯远点,就在同一年,年轻的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也开始进入梅克夫人的家庭,担任钢琴教师,当然这个时候他还是籍籍无名的年轻人,谁能想到他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一飞冲天,开宗立派呢?


再说回奥尔,他虽然是匈牙利小提琴家,曾经属于德奥学派,但是他在圣彼得堡做教授一做就做了将近五十年,直到十月革命爆发后移居美国,先后在纽约艺术学院和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任教。


他直接开启了俄罗斯小提琴学派模式,门下弟子有海菲茨、埃尔曼、津巴利斯特、米尔斯坦等等,而这些人差不多都是今天世界上最火的小提琴家的祖师爷。


现在切入正题,《忧郁小夜曲》便是奥尔请求柴科夫斯基为他谱写的,当然也是由他于1876年1月在莫斯科首演,可以说是没有悬念的大获成功。


不过,这个奥尔啊,做人也真是不太厚道。两年后,柴科夫斯基谱写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希望能够请奥尔担任首演,结果不仅被他冷漠地拒绝掉,还说了很多恶心这部作品的话。


比如柴科夫斯基根本不懂小提琴啊,写的谱子在演奏上完全实现不了啊等等,这个打击对正处于人生精神危机时期的柴科夫斯基来说简直太大了,他把乐谱封存了三年,直到有人愿意演奏。


当然了,这首曲子火了之后,奥尔也非常后悔,所以奥尔不仅从此对这部作品视若珍宝,还特别出版了一个该曲的修订版本,所谓的奥尔版。


《忧郁小夜曲》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先声之作,因为就整体情绪而言,《忧郁小夜曲》奠定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和第二乐章的基调。


“小夜曲”本来是在花前月下唱给恋人听的,但柴科夫斯基的“小夜曲”分明是夜中独坐的内心自白,四周一片空寂,月凉如水,爱意深埋心中,一切被悲哀、寂寞、惆怅所笼罩。

真是三部曲式无所不在啊!这首《忧郁小夜曲》也是一个三部曲式,而且是“复三部曲式”,12小节的引子由长笛、双簧管、大提琴和单簧管营造出凄凉哀婉的气氛,独奏小提琴在G弦上奏出感人至深的悲愁主题。


这个主题在高八度反复一次之后,开始出现新的主题,情绪稍微明朗一些,本来有转入大调的可能,但深陷不能自拔的痛苦之中,情绪还是回到了小调,悲愁的主题再次回来。


乐曲的中段从3分半左右处开始,虽然这次成功地转入了大调,却是比较纠结的降G大调,情绪非常不稳定,有些急躁,甚至有些愤怒,好像是从内在的倾诉转为愤懑的控诉


4分钟的时候,音乐转入F大调,情绪终于不那么纠结了,控诉变成了畅快的抒怀,好像要把胸中块垒一扫而光。


但是呢?5分多种的时候,悲愁的小调主题又回来了,简直是阴魂不散。


主部的新主题进来之后,出现几个试图挣扎挣脱的变奏,这是在寻找出路吗?


结果8分多钟的时候,浮现出来的引子旋律竟然成了一线亮光。


所以,抗争也好,控诉也好,自怨自艾也好,最后还是选择妥协,回到原点,一声叹息,享受初心。


此刻,凄凉哀婉的境界似乎也得到了升华,因为音乐的织体变得更加透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