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ga SA

 

『佰籁镫古典音乐鉴赏』第二十七期 感受满满的异域风情 歌剧《后宫诱逃》序曲

BrightenHiFi

点击二维码,关注佰籁镫音响

01.png

02.png

莫扎特 歌剧《后宫诱逃》序曲


它在莫扎特的歌剧创作道路上属于脱胎换骨之作


这是一首又好听又好玩的满满土耳其风情的管弦乐作品,它同时也是莫扎特最精彩的歌剧序曲之一。


今天我们来聆听一首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一首充满“异国风情”的歌剧序曲,当然,这个所谓的“异国”,是站在西欧的立场说的,它所针对的是东方的土耳其,曾经在历史上对维也纳构成最严重的威胁,这就是发生在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统治的全盛期,派出二三十万大军进攻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和匈牙利,将首都维也纳团团围住,最后当然以失败告终。


到了十八、十九世纪,奥斯曼帝国早已灰飞烟灭,土耳其也成为一个令人想入非非的国度。在欧洲的上流社会,无论是室内装饰,还是文学创作,土耳其风格竟然成为一种很时髦的社会风尚。当时的音乐创作特别是歌剧创作,只要有土耳其的元素在里面,就特别受欢迎。从法国的拉摩,到维也纳的格鲁克,他们的歌剧里都有关于土耳其的桥段,音乐更是有浓墨重彩的渲染,成为上演时最被期待的场景。再比如莫扎特的G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因为第三乐章使用了土耳其曲调,便得名“土耳其协奏曲”。

莫扎特还有一首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三乐章也是标注为“土耳其风格”,因此经常被单独拿出来演奏,就是著名的《土耳其进行曲》。


今天我们欣赏的是莫扎特第一部堪称伟大的歌剧《后宫诱逃》的序曲,这是一首又好听又好玩的满满土耳其风情的管弦乐作品,它同时也是莫扎特最精彩的歌剧序曲之一。

03.png

歌剧《后宫诱逃》


这首歌剧序曲就它的声音效果来说,应该不在莫扎特最脍炙人口的歌剧序曲《费加罗的婚礼》之下,但是因为歌剧不像《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那么出名,其实还是被严重忽略了。

《后宫诱逃》在莫扎特的歌剧创作道路上属于脱胎换骨之作,而且是以这样一个轻松娱乐更接地气的方式。写这部歌剧的时候,莫扎特正在和康斯坦茨谈恋爱,康斯坦茨的妈妈不是那么太乐意,总觉得莫扎特没长大,不靠谱,哪有爱姐姐不成又转身来爱妹妹的?这话怎么讲呢?

原来莫扎特二十一岁和母亲一起出去旅行路过曼海姆的时候,认识了威伯一家人,这个家庭有四个女儿,都在学习声乐,其中老大阿洛伊西亚年方十七,把莫扎特迷得五迷三道,莫扎特甚至想过要带阿洛伊西亚到意大利去发展,他要专门为心上人创作歌剧。

然而那个时候的小孩子哪里有婚姻的自由啊,双方家长都出面粗暴地制止此事,莫扎特只好暂时斩断情丝,和母亲离开曼海姆去了巴黎。后来莫扎特从巴黎回萨尔茨堡的途中,又去往慕尼黑,为巴伐利亚选帝侯创作正歌剧《克里特国王伊多梅纽》,在此期间又向已经全家搬到慕尼黑的阿洛伊西亚展开攻势,但是阿洛伊西亚此时已名花有主,而她的妹妹康斯坦茨却对莫扎特好感与日俱增。1781年,莫扎特终于和萨尔茨堡大主教公开决裂,留在了维也纳。威伯一家也在这个时候搬到维也纳,莫扎特暂时和她们住到一起,大概就是在这个期间,莫扎特与康斯坦茨的爱情开始明朗化。

04.png

扎特与康斯坦茨


起初,康斯坦茨的妈妈认定莫扎特是一棵摇钱树,想利用他对自己女儿的好感把他拴住,但一段时间下来,莫扎特始终没有得到固定的职位和收入,特别是当康斯坦茨的妈妈意识到莫扎特向姐姐阿洛伊西亚求婚不成转而又恋上妹妹康斯坦茨的时候,只好赶莫扎特抓紧搬走。此同时,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也差点被这件事气死,他最担心儿子涉世不深,傻里傻气地被别人利用,于是坚决反对他与威伯一家来往。然而莫扎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康斯坦茨,所以他搬走后也没有离开太远,几乎就隔了一条街租了一间房子。

也正好在这个时候,莫扎特应维也纳国家剧院的委约,开始创作德语歌剧《后宫诱逃》。建立专门上演德语歌剧的剧院,是当时的皇帝约瑟夫二世的主意,他不希望在他统治的地盘整天充斥的都是意大利歌剧。巧合的是,《后宫诱逃》里面的女主人公就叫康斯坦茨,于是,莫扎特就在对康斯坦茨的爱恋与思念中,迅速完成了歌剧《后宫诱逃》,并于17827月成功首演,之后不到一个月,莫扎特就与康斯坦茨结婚了。所以当时就有人说,莫扎特完成了对两个康斯坦茨的双重诱逃。这一年莫扎特26岁。

05.jpg

莫扎特与康斯坦茨


可以肯定莫扎特对康斯坦茨是真爱,这种爱越是到后来就越是感人至深。真爱是什么呢?就是不小心爱上一个不靠谱的人,却从此无怨无悔,不是莫扎特不靠谱,是康斯坦茨太不靠谱,她头脑简单,喜欢玩闹,愿意出风头,甚至卖弄风情,却又不善持家,邋里邋遢,花钱随便,对家庭理财一无所知,偏偏身体又比较虚弱多病,一年到头都要去泡温泉疗养治疗。但是莫扎特自始至终都宠她,惯她,顺着她,从未有任何嫌弃。他们共生下六个孩子,到莫扎特去世的时候,只有两个存活,后来这两个孩子寿命也比较短,而且都没有子嗣。


我在前面说了,以异国情调的土耳其作为剧情故事背景,这在当时的维也纳是很常见很时髦的事情。当时土耳其驻维也纳大使的每次公开露面都会遭到围观,因为在国事活动中,土耳其的音乐中会有短笛、大鼓、钹和三角铁等特征性乐器,这些都经常被作曲家写到他的音乐里,不仅是莫扎特,像海顿、萨利耶里、格鲁克还有贝多芬都写过类似风格的曲子。


如果说意大利正歌剧《克里特国王伊多梅纽》视莫扎特第一部歌剧成功之作,那么《后宫诱逃》就直接把莫扎特的歌剧创作送上巅峰。莫扎特有一位亲戚,也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就是他妻子康斯坦茨的堂弟、歌剧《魔弹射手》和《奥伯龙》、管弦乐《邀舞》的作曲者卡尔·马利亚·冯·威伯,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人,他对莫扎特的歌剧《后宫诱逃》评价极高,他说:我敢说,莫扎特在《后宫诱逃》中已经达到他艺术经验的顶峰,此后不过是增加一些人世的经验而已。我们可以期望他再写出几部像《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那样的歌剧,但是,世上再好的愿望也不能使他写出第二部《后宫诱逃》。确实是这样,在音乐史或者歌剧史上,《后宫诱逃》一直是作为第一部真正的德语歌剧而存在的,莫扎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完成的《魔笛》,更使德语歌剧根深叶茂,直接影响到威伯和瓦格纳在德语歌剧创作方面的伟大成就,此为后话。

歌剧《后宫诱逃》序曲只有四分多钟,速度很快,表情术语是“急板”,因为动态对比强烈,音乐主题又充满异国风情,所以听起来可以完全不费脑子。但是这种“爽”或着过瘾,并不等于在作曲技术上简单直接,相反却很复杂。其实音乐在不断地转调,从一个调转入另一个调,非常顺理成章,毫无违和感。所以莫扎特认为,不可能有人在听这首序曲的时候打瞌睡,哪怕他头一天晚上通宵未眠。


序曲首先是小提琴在大提琴的支持下,以比较轻的力度奏出欢快轻松的主题,很快便发展到比较强的齐奏。


反复之后,音乐继续以眼花缭乱的快速进行,力度也一会儿轻,一会儿重。


1分半多钟的地方,音乐进入小调的行板,当你还没有听够的时候,急板的主题又出现了,音乐又回到C大调上。


在莫扎特的原作里,序曲与第一幕在音乐上没有中断,而一般用来做音乐会演奏的版本,都会采用一位叫约翰·安德列的指挥家加上的一个结尾处理。如果我们听的序曲是来自全剧录音,那么就会感觉结尾处还没完就戛然而止了。